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服務學習^ ^

二手電腦再生計畫

這真是一個新的挑戰

雖然以前重灌過自己的電腦
不過通常都是半成品
因為我太弱  所以幾乎都是認識的學長 幫我收尾...........

二手電腦再生計畫
修理二手電腦 幫助一些需要的家庭

Uhhhh.....
這讓我想到機器人歷險記的洛尼
發揮自己的長處 去修理機器人 幫助大家XDDDD









電腦的修理真不容易
看我可愛的室友搬理那些 (她負責那部分)
回家一直跟我說 腰 酸 背 痛~~~


















因為我服務學習的時間
算比較後期
所以
我的部分跟她比起來顯得輕鬆 ˊ_>ˋ

負責把電腦重灌安裝完成~~~

說是輕鬆 也沒很輕鬆啦
因為相對應的程式檔超難找的~~~



















完成之後 要在表單上寫上完成進度跟結果~~~















修電腦的時候
我一直在OS求救
因為真的有太多不太懂 到底為什麼不能跑了ORZ
我愧對於電子系的名號O口Q

不過 在大家的努力下  還是完成了這"艱鉅"的任務~~~~~

-------------------------------------------------------------------------

聽了幾場演講
對於那些從事公益活動的非營利組織實在感到敬佩

這兩個學期  擔任了班上的畢代
突然多了很多事
很多開心也有很多不開心的

畢代這個工作並非義務幫大家處理大小雜事
原本被告知的工作只有 畢冊拍攝等相關事宜
但是 一上這個位置
突然來了很多沒有想到的工作 像是學士服借用、謝師宴等等
多了很多額外的 我喜歡稱它們為雜事
所以我也喜歡說自己是四丙打雜的XD

最近 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事件的發生
主要是由於謝師宴
首先 時間要先拉到去年的秋末冬初
這場感謝老師的宴席 原本是想讓卸任的系學會會長主辦
雞婆的我主動提出需要甚麼幫忙 畢代可以幫忙調查阿 之類的(調查也是一個最常做的雜事XD)
他們表示 大家正忙於研究所考試、出國深造等  所以人手不足等問題
希望由畢代們來主辦 (理論上三班畢代都是推甄上的準研究生 應該很閒  但實際上都很忙=  =)
可能被鬼遮眼的 我們答應了 承辦謝師宴

就當謝師宴的準備如火如荼的展開
地點的場勘與討論 決定方案一 暫定饗食天堂
說為暫定 就表示 並不是最後方案
經過價錢計算 跟 場地討論  還有人員控制等問題
就依高級程度 饗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但依活動的宗旨 似乎就不是這麼回事
保守估計加上老師130個人 同時排隊夾菜的光景
就讓我想到國中的時候排隊盛飯 排掉教室外面的回憶  囧

於是又經過多次場勘 一波三折
最後決定在與饗同公司的福利川菜
至於這間餐廳到底好不好吃 老實說 我也不清楚

地點公佈後 系上有部分同學開始反彈
有的人認為 地點並沒有經過全系投票決定 權利被剝奪 不受到尊重
結果突然 不少人不參加謝師宴 甚至低於保守估計人數
這讓三班的畢代頗為著急

至於我們班 班上也有群人因為地點或者經濟上的關係 突然無法參加
其中有一部分的人是當初找我們主辦的人
這讓我們的工作團隊 都十分地不能理解

在班版上的討論 不免幼稚的語氣重了一些
但這僅止在班版上 就事論事的討論

就在討論後的隔天
社群網站上 別班的同學 開始轉貼 班版上的討論
甚至 將言論特別框出來 謾罵

他們認為
他們不去並不代表不尊師重道
只是覺得權利被剝奪而已
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也覺得  主辦人覺得不去的同學就算了這種心態 態度不好

到此
只有無奈跟感到無力
同時也反省自我的言論是否過激

失落後冷靜下來思考一些問題

論點一
這個活動 並非學會常規活動  若有其他學會同學感到不愉快 其實也很正常
但若非常規活動 而主辦人非正規組織
是因為活動而私下組成的臨時團隊 就像非營利組織一樣
地點的決定 由主辦單位決定 又有什麼錯呢?
好像很少聽到 慈善機構辦公益活動 地點是由大家投票決定?

論點二
在班版上的討論 就是班內的事
雖然班版是公開場合 但討論仍然為私人討論
對話的對象是班上同學  這又跟別班同學什麼事呢?

就很像 
有一天你和A走在路上 因為最近一個新聞議題爭論激烈
一邊走一邊激烈的爭論著
由於你音量過大 被路人B聽到了你的內容 覺得你在罵他
結果你被路人B揍了一頓
論點一:這是你和A的對話 跟路人B有甚麼關係---->是路人B的錯
論點二:你和A的對話這麼大聲 別人當然會聽到 所以才會被曲解--->你的錯

兩面向的問題 沒有答案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立點不同而已

講這麼多  其實是要說明 非營利組織的不容易
尤其是當她們從事的活動是備受爭議的議題
像是 核能
油電雙漲 勢必會造成反核運動的削弱
但實際上 這兩者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嗎? 只有間接的影響 薄弱的關係
核能的預期危害大家都知道
經濟的現臨危機大家也都知道
選擇哪種的 就在於立場的不同

價值觀的不同 將決定立場的不同

前陣子參加了一個 白宗城先生主講的"提升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
他說 人要多吸取資訊
在演講中 提到了油電雙漲的問題
難得有同學認為 合理
原因是 臺灣的電價與其他國家相比一直都偏低

但大部分的人都隨著新聞或鄉民的言論而走
臺灣已經是一個說話大聲就贏的社會
所以才會有朝令夕改的狀況層出不窮

而那些倡導公益 為永續努力的團體
也會因為 了解這種營運方式的有心人士 有心操作下
非營利組織的運動 在實行跟推動上 顯得無力跟無助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核你到永遠

紀錄片的手法是用一種以古人的角度寫給未來人的記錄方式

有一些幽默又帶尖銳的問題

反問很多思考面
帶出整個問題的癥結點

擁核?反核?

沒一個標準的答案

影片中說到
核能這東西也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製造

不過
反思 人類科技很多不也都是
再為找尋解決處理的方式前 不應該製造嗎?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鄉村

從都市走到鄉村
看似只有那短短的車程
卻有非常大的距離
那種距離是一種說不出來的隔閡 
鄉村人的堅毅及都市人的脆弱
隨著這場演講 的步調 慢慢地訴說著


我來自雲林 我來自農村
所以感受特別的不同


我記得
每次颱風 鄉村人都豁達的說颱風來了
其實都在嘆息著 那些 辛苦耕作幾個月的農作 
每次收成季
總有一些田地開放自由摘剪
因為就算是收成整理 只賠不賺得放棄那幾個月的心血


不過鄉村人的熱情 也是特別的
鄉間的街訪鄰居聊天
晚間家家戶戶都有的台語劇


講到這裡
我才發現
其實我很久沒回家了


習慣城市的熱鬧
回家之後 不知道還能不能適應蟲鳴蛙叫的夜晚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藝術藝術

聽了一場藝術生命的演講
稱為藝術生命
是因為敢於果斷的勇敢的選擇自己所愛的路
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的
去創造跟追求
所以 我才稱為藝術生命

是一場讓人有很多思考生命路程及選擇的演講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Home

大導演盧貝松製作的一部記錄片<<Home>>
這部片的開頭地球源起來探討
到人類發展及科技經濟進步來反射
並用第三世界作為反襯

以一種特殊的角度 去琢磨,描寫整個生態環境,人文環境
以小觀點去俯瞰整個大面貌
這是盧貝松的一種特殊手法

但是這部片讓人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
並不是一昧的警示,反省

在片尾  以一種正面積極的角度
切入 

除了這些已經發生過的 危險事實
我們其實還剩下 那些需要被在乎關心的  實質存在
那些  也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迫切的去正視  去了解  去努力
Shall we?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核災何哉

上周在服務學習的課堂上看了一部有關反對核四廠運動的紀錄片
看著貢寮人的抗爭以及核四的興建
有著很多心理的想法

我必須先說 我不昰支持核能的人
但卻也不是有堅強意志反核的人

核能的問題爭議點
在於經濟與環保
就長久而言 環保問題是個大問題
但是如果沒有經濟的支持  環保的推動昰不太可能吧

反問 為什麼在福島事件後  德國卻能完全放棄核能?台灣卻不行?
為此 找了一些相關報導
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cnt.asp?issue=201010&page=27
這是去年經濟部能源局對於德國能源報導
其實德國大多以火力發電作為主要供電來源
但即使如此 他的核能發電占了約23%
在反觀台灣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
目前台灣跟德國一樣 也是以火力發電為主  而核能發電約占16%
看起來在核能發電上好像似乎所占比例不相上下
那為什麼台灣無法放棄呢?

其實
早在 1989年的車諾比事件 德國人驚覺核能發電的危險性
逐漸慢慢退出核能發電  而開始發展再生能源發電
目前德國的再生能源占約17%
而且預計將在數十年內 發展到50%  並預計在2022年關閉所有核能
相對於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
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 只占發電率的零點幾而已

我記得在之前參加過一場有關於能源的演講
我那時候有了些心得
台灣的在生能源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主要的原因
我認為是cost太高 (我想 大概只有像台積電這種有錢又有遠見的公司  才願意投資吧=  =|||)
而且
台灣人的個性 其實在作很多事都為了  有成品
但有成品 不一定會有效果
像是  有幾座風力發電都沒有有效率運轉
因為風場的觀察是要長期的

另外就是 台灣人奢侈浪費的習性
說到這個 我自己也有點小反省
這大概也是無法強烈反核的原因吧
因為 想享樂 想圖求方便
其實 關於核能的發電問題 及用電問題
最根本的還是要 從節約開始
像是
不需要為了要拼教育部評鑑
印一堆像是"提醒同學來上課"類似的標語  貼在各個教室 唉
(又不是小學生  而且  沒來上課的同學  貼在教室也看不到阿..........)
所有事物都是環環相扣的 !!!!

即使這樣
不是有強烈意志的反核人士  在上課的當時  我還是拿起手機傳了"我反核"的簡訊了

---------------------其他心得分隔線---------------------

上課的講師說  每年都期待有批判性的學生出現
說實在的
對於這個我心裡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通常是這樣的
提出及質疑問題的
有絕大部分都是被排擠  或是視為難搞
或者
大家明明知道錯
可是不想惹事  就也不想表態
然後私底下在跟你說  其實我也很贊成你的說法
但往往去上訴的時候  被質詢說  誰也這樣覺得
那些私底下贊成你的人 卻不願意支持你
造成孤立無援 而被排擠
"一件不對的事 儘管大家都做  仍然是不對的事  --潘冀 "
但事實通常是相反
對的事 變成不對
不對的事 變成對
久了
大家都成為沉默任人宰割的羔羊
權力及利益都被操作在那少數的人手上

最後分享
那天看到一個朋友說的一段有趣但有點悲傷的話
"誰關心問題誰就承擔問題"

是不是很強烈的嘲諷呢?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聽不見的音符(Music within)

聽不見的音符(Music within)
以第一人稱的口吻 開始敘述人生
一環扣一環的機緣 讓主角因劇烈耳鳴幾近失聰
卻也因這不完美而找尋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聽不見的音符(Music within)是主角小時候老師對於上帝給予人類才華的一種Hint
有的人聽見 有的人窮及一生 都無法了解

失去聽力後 才是一切的轉機
不過不肯服輸 對於那樣立場的人是好的

故事的進行
以與全世界最聰明的腦性麻痺患者成為至交

在那樣的年代裡
身體上的缺陷 都被視為不應該被創造的存在
而飽受歧視
尤其是那場在餐廳吃飯而被送警局的橋段 值得省思

立法的過程 艱辛
途中有很多的挫折 有不少的憤怒
不斷累積 而成功


話到至此

雖然有人曾經這樣說
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 而是你太在乎對方

其實 我們都一樣
即使沒有身體上缺陷的人 
都不想被忽略 而視為不存在的存在

想要感受到被重視,確確實實的